我校恒大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張洪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被評為“優”

發布時間:2022-04-20 發布者: 浏覽次數:

(吳紫琴 李祥松)我校恒大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張洪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化媒體環境下顧客共創體驗價值的形成機制及影響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不組織的結題項目績效評估會上,被評為優。

該項目的研究時間為2017年-2019年,延遲兩年評估,即該項目看2017-2021年的成果。項目共形成10篇研究成果,其中以第一作者已發表、出版2篇SSCI A類英文、3篇基金委認定的A類中文、一本專著。

該項目提出社會化媒體環境下顧企價值共創機會的識别方法,以及顧客共創體驗價值和企業創新績效提升的策略,企業能夠以此作為行動指南,使用科學方法來進行價值共創的戰略選擇,明确價值共創過程中顧客共創體驗價值與企業創新績效提升的路徑,并采用有效措施來管理顧企價值共創過程,從而構建新的核心能力和可持續競争優勢。

據悉,張洪做這個選題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理論、它很好的理論背景。二是社會趨動,社會化媒體發展的特别好,也滲透在生活和企業之中,很多企業都是将禮會化媒體作為一種管銷方式和渠道,從最早的微博,到現在的抖音,都屬于現在社會化媒體研究的範圍,并意識到社會化媒體會對人類認知和社會體驗會有沖擊。而價值共創也是現在企業主導的一種管理模式。考慮到這些因素做的選題。

“社會化媒體環境下顧客共創體驗價值的形成機制及影響研究”中以社會化媒體驅動的價值共創變革為背景,探讨了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企業如何實現顧企價值共創從而提升企業創新績效的核心議題。研究過程中,張洪采用文獻分析和實踐訪談的方法,具體分析了顧企價值共創所産生的企業創新績效,并提煉出關鍵的研究變量,如新産品/服務開發效率、新産品/服務開發效果、品牌價值、顧企關系質量、顧客資産。其次基于理論推演,提出研究的假設,然後選擇已實施顧企價值共創的企業進行多源數據收集,采用問卷調查和回歸分析法分析顧客共創體驗價值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最後基于研究結論,評價顧企價值共創的績效,在此基礎上,提出企業創新績效提升的策略。

在研究過程中,張洪也遇到不少的困難。“困難是無處不在的,在做研究的過程中,困難都是會動态出現的。遇别困難時,總體上有一個積極的、解決問題的心态。會竭盡所能的去思考想各種辦法去解決。”張洪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量表開發的這篇文章投遞上top頂刊有困難。”當時因為這篇文章的研究範式是混合式的研究範式,而這種研究範式是期刊不能接受的,所以采用這種研究範式的風險就非常地大,也意味着可能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這篇文章,但卻很難在TOP期刊上發表,在一般的期刊上發表的話那文章的價值和影響力都大打折扣。

“這時我會不斷地找準這篇文章的定位,不斷他去尋找目标期刊和合作者,最終是預選了幾個期刊并不斷地進行試投。”張洪回憶道,“這個過程大概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最終這篇文章去年成功地在EJIS上發表出版,今年出載。

該項目主要是張洪一個人負責,但是也會和國外的學者進行合作。合作過程中也常常會伴有分歧。張洪解釋:“過程中我們出現分歧很正常,但一般我們看誰更有發言權就聽誰的。比如這是我的研究,那麼在研究範式上面,我就具有最大的發言權,夥伴會給出建議說這個研究範式可能不太好,但他們最後會說:“it’s up to you”會尊重我的選擇。但如果我對A、B.C三個期刊都有想法,那我的夥伴說A期刊更佳,我會聽他的。在那些我自己已經決定好怎樣去做的事情上,我會非常堅定我自己的想法,但是其他的事情,我會盡量聽取夥伴的意見。”

張洪在做研究時一向堅持“科研應當是研究者去除名利的誘惑後,直接源自内心對生命、世事和人情”的深刻感悟。她帶着研究生一起做研究的時候,總能引導學生從生活小事中挖掘研究問題,也會以小見大,從而教導學生一些人生道理。做研究其實是一件困難且有些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張洪跟她的研究生說她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是很快樂的,見到文筆好的文章,她會像品嘗了一杯好茶一樣啧啧贊歎。

張洪的研究生江運君表示:“我是張洪老師‘1對1’帶出來的學生,她總是盡力為我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更多的科研資源,偶爾我因科研枯燥艱難或其他瑣事而感到灰心氣餒時,老師也都會細心引導我打開心結。老師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導師,更是人生路上的導師,她至真的學術情懷與赤子之心讓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科研精神。”

上一條:中國知網湖北分公司徐冰一行受邀到我院作報告 下一條:年報問詢函對被問詢企業内控質量的影響研究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