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谕 吳紫琴)為研究如何跟進老年人獨自生活的養老服務問題,7月12日,我院“螢火蟲”暑期實踐團隊走訪了官山鎮的老人。
“你剛剛說的養老、住房、醫療這些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都不擔心。”當地近六十歲的居民陳越峰在與調研人員溝通中表示,自己的生活和經濟狀況不錯,家裡兒子和兒媳婦已有了滿意工作,孫子也已經三歲。對于個人生活的滿意度和家庭整體的幸福度較高,認為現在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
據悉,官山鎮的住房條件和醫療保障逐步得到改善,當地普遍老年人對于住房期望都是和老伴兒一起而非和子女,并非認為“空巢老人”是件不好的事情。“我家兩個孩子在北京讀書現在也在北京工作,不想讓他們回來一起住,畢竟存在年齡代溝生活很多不方便。”另一位老人向我院學生表達出了當子女生活得到保障、期望得到滿足後自己的幸福感也會随即提升,并且與子女聯系頻繁很少存在“空巢”帶來的孤獨感。
怎樣能讓子女在外地工作的同時照顧到老人,在調研過程中也得到了借鑒經驗。“我兒子給家裡裝了智能監控,随時能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不回家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我們”,一位老人說道。随着智能化發展,除了智能手機的使用還有更多電子設備也已經普及到鄉鎮縣,對于“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也将會有明顯幫助。
在經過一天的走訪調研後團隊成員宋欣谕說道:“調研的結果與我們的普遍認知存在偏差,這改變了我對“空巢”老人的印象,也希望老人們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能越過越好!”
上一條:逐光•環保意識銘記于心 垃圾分類我必先行
下一條:逐光•學寫規範字 銘刻書法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