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論壇暨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成立大會通知及征文啟事(第四輪)

發布時間:2024-12-04 發布者: 浏覽次數:

會議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二十屆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推進産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這為我們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了科學指引,從而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奠定堅實産業基礎,并将推動我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争中赢得戰略主動。

冶金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是雙碳目标約束下中國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冶金工業體系還存在諸如高端鋼材制造能力亟待提升、冶金産業綠色轉型任務艱巨、低碳冶金産業鍊協同度不高、行業高端化發展亟需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等顯著需求,是冶金技術經濟研究的重要任務。

2024年5月17日,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決定設立冶金技術經濟分會。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的工作任務是:團結冶金行業從事技術經濟科研、教學和實踐應用的科技工作者,繁榮學術交流、彙聚思想智慧、促進開放合作、涵養創新生态、推動技術和經濟結合,面向冶金行業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推動節能減排降碳和冶金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服務,為促進冶金技術經濟學科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貢獻。

會議主題:

面向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冶金技術經濟

議題:

冶金領域的技術戰略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冶金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低碳可持續發展,數字化轉型等。

冶金領域的技術決策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冶金工業生産計劃與調度、制造系統優化調度、生産系統中人機協同、數字智能産研融合、智能制造技術與管理創新等。

冶金領域的技術創新問題。包括但不限于: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關鍵裝備制造産品創新、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技術創新體系、創新引領的理論與實踐、科技創新政策等。

冶金領域的技術經濟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技術擴散、技術進步、技術預測、技術評估、技術轉移、技術标準、知識産權、項目可行性分析等。

會議時間與地點:

會議時間:2024年12月6日-7日

會議地點:6774澳门永利碧園會堂

會議報到:武鋼賓館大堂

會議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

主辦單位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

6774澳门永利

承辦單位

6774澳门永利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6774澳门永利

湖北低碳冶金産業創新管理文科實驗室

協辦單位

6774澳门永利湖北産業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

6774澳门永利湖北科教創新與人才開發研究院

6774澳门永利服務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學術支持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IJKMS)(ESCI收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IJIS)(SCOPUS收錄)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CSSCI檢索)

《技術經濟》

《科學技術與工程》

《科技和産業》

《創新與創業管理》(CSSCI集刊)

《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CSSCI集刊)

《創新科技》

《創新管理學報》

《6774澳门永利學報》(社科版)(AMI核心期刊)

《科技管理學報》(原《科技與管理》)

《廣西财經學院學報》(AMI核心期刊)

會議議程:

參會與報告嘉賓簡介:

毛新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金屬學會碳中和分會主任委員,工業産品環境适應性全國重點實驗室、汽車用鋼開發與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先進鋼鐵材料及其低碳制備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工藝技術開發、新材料研制和工程技術集成,主持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個科技計劃項目,主持設計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銀質獎1項,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33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80餘件。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光華工程科技青年獎、魏壽昆冶金青年獎和首屆傑出工程師獎,入選首批“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鋼鐵工業勞動模範。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現為東北大學副校長(科技規劃、國際合作),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遼甯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參事。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自動化)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負責人、控制科學與工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領導小組組長,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工業智能與系統優化國家級前沿科學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技委人工智能專委會副主任、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優化算法與軟件決策咨詢首席專家。兼任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運籌學會副理事長兼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技術委員會委員。201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黃檢良,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1988年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國際政治、世界經濟和國際投資、貿易研究,撰寫、編著有關世界經濟、商務的論文、著作逾1000萬字。1992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某研究所咨詢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2000年,擔任中國經濟技術研究咨詢公司負責人。曾任《Heartland,Euroasian Geopolitical Review(歐亞地緣政治評論)》編委。從1999年至2018年間,推動意大利環境、領土和海洋部與我國多個部委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合作,是中意環保合作項目的主要倡議和推動者之一,協調組織超過10000名環境保護工作者赴意大利培訓,協調開展多項能源、水、環境、氣候變化領域的大型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協調主辦多項大型國際會議和展覽、演出,促成多項中意兩國間投資兼并和合作。

馮超,正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科技環保部主任,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主任委員。曆任冶金工業信息标準研究院标準所黨支部書記、副所長,冶金工業信息标準研究院院長助理、世界金屬導報社社長兼總編,冶金工業信息标準研究院副院長,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2023年2月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2024年2月起兼任科技環保部主任。

陳勁,清華大學經濟6774澳门永利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顧問。學術期刊《Int. J. of Innovation Studies》《創新管理學報》創始主編,《Int. J.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主編、《清華管理評論》的執行主編。長期緻力于中國情境下的技術創新管理與科技政策研究,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企業創新生态系統、整合式創新等理論。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5項,部委課題10餘項,以及承接20餘家科技型骨幹企業的戰略咨詢項目。在 《Research Policy》《Technovation》等國際國内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數百篇學術論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發表10 餘篇理論文章。迄今,獲省部級獎勵14項,2023年獲全國創新争先獎。

王先甲,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英國皇家學會王寬誠獎學金等榮譽,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顧問兼副主任委員。任(曾)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水利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國家科技部可持續發展專家委員會專家,湖北省青年工作者協會會長和名譽會長,湖北省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副主編、顧問,《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常務編委,其它多個期刊編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會評專家,曾參加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港澳)優秀青年基金、重大項目(多次任組長)和其它項目會議評審。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重點項目2項,1項已結題,評審為優秀),國際合作項目3項,其它國家、省部級、企業委托項目30餘項。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10餘項。

黃魯成,二級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UW)訪問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顧問。長期從事科技與産業創新管理研究、新興技術未來分析理論方法研究。曾任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6774澳门永利院長、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和學位委員會主席,現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新興技術未來分析與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科學學研究》編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人才項目會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評審專家,參加過國家科技進步獎會評價,北京市科委和中關村科技園科技項目評審專家。獲得省部級一、二、三等獎多項。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1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1項和一般項目2項,先後在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百餘篇。《新華文摘》、《學習強國》轉載多篇。

undefined

李果,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導,管理科學與物流系主任,先後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年學者、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從事供應鍊與物流管理、市場營銷與運營交叉、大數據驅動決策管理等教研工作,擔任教育部高校物流教指委青工組副組長,國際标準化組織創新物流技術委員會(ISO/TC 344)國内技術對口工作組專家,中國物流學會等十餘個一級/二級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秘書長/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領域編輯,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UTD24)、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SSCI, ABS-3)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SSCI)編委,Decision Sciences (DSI會刊)副主編,國際知名期刊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SSCI,ABS-3)高級編輯,以第一/通訊在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JOM, UTD24)、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UTD24)、Decision Sciences、Naval Research Logistics、中國管理科學等發表論文70餘篇。發表在JOM的論文獲得JOM期刊2023 “Ambassador Award”(唯一/Winner)和2020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第三篇)。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和愛思唯爾 “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Michael Stoica,美國華盛本大學商學院傑出教授,長期從事國際商業、創業、商業戰略方向的研究,管理和市場營銷期刊的編輯委員會評論員,美國市場營銷協會管理學會成員,著有商業和工程領域的多部著作,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戴淑芬,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6774澳门永利原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管理等方向的研究,主持或參加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教育部及原冶金部等項目4項,與企業合作項目2項;在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論文20餘篇;以主編身份出版教材及學術著作5部。

王大勇,河北省“十四五”規劃咨詢專家、河北省節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副主任委員。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冶金報社顧問,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

undefined

武建龍,哈爾濱理工大學經濟與6774澳门永利教授、博導、院長,學院學術、學位分委員會主席,黑龍江省“雙一流”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帶頭人,美國Clemson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公派訪問學者。黑龍江省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孵化與創新生态分會副理事長、冶金技術經濟分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管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學科學位點等評審專家。黑龍江省重點培育智庫“黑龍江省人口經濟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黑龍江省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研究學術交流基地主任。哈爾濱市第十四屆政協委員。

undefined

劉海兵,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武漢英才優秀青年人才,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學科負責人,6774澳门永利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湖北省社科聯6774澳门永利湖北低碳冶金産業創新管理文科實驗室主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産業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6774澳门永利全面創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任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理事、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 經濟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管理專委會常務委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中國式管理專委會常務委員等,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緻力于全面創新管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數字化創新領域的研究。發起創辦《創新管理學報》。在《管理世界》等期刊發表論文 100 餘篇,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入選 ESI 高被引論文等。出版專著 6 部、教材 1 部。獲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湖北省優秀社會成果獎三等獎,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等稱号。擔任《科學學研究》首屆青年編委、《技術經濟》編委等。擔任《管理世界》、《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Technology in Society》等期刊審稿專家。2024年11月獲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科學獎”特等獎。

鄧果宇,武鋼集團高級專員,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高級經濟師,研究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常務理事。6774澳门永利兼職教授、碩士導師,湖北産業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職研究員。企業創新學會支持平台技術專家,湖北省職改辦、武漢市職改辦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入庫評委,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庫專家。曆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會員會特約研究員,中鋼協《冶金管理》雜志編委,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第 6 屆委員會委員、第7 屆委員會委員、理事、副秘書長。在大型國有中央企業長期從事企業發展戰略與規 劃研究、産業經濟研究、鋼鐵産業及鋼鐵産業鍊研究、技術創新政策研究、管理咨詢等工作,為國家有關部委、省市政府提供多項決策咨詢報告。在省部及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多項成果獲國家、冶金行業、武漢市管理現代化成果和科技進步獎。

黎繼子,6774澳门永利教授、博士生導師、6774澳门永利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常務理事。楚天特聘教授、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擔任《對外經貿實務》雜志編委、《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雜志編委、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等審稿人。主持包括:國家863/CIMS重點項目、國家支撐計劃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20餘項。在國内外期刊《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軟科學》、《财貿經濟》、《中國管理科學》、《管理工程學報》、《科研管理》、IJPE、ANOR、ITOR、JCP、ECRA、JIM、BIT、KBS等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被 SSCI/SCI收錄20餘篇,ABS星級期刊10餘篇, 9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中英文專著6本,主編教材4本。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谷霁光人文社會科學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中國寶供物流理論創新獎等獎項。

李曉萍,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産業經濟與區域經濟,研究方向為産業組織與産業政策及區域經濟,以項目主持人或主要參與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等項目的資助。研究成果相繼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比較》、《統計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有近20篇經内參或要報及十九大要報約稿報送到黨中央、國務院,并獲得多項學術論文獎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獎項。

張洪,6774澳门永利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理事。愛思唯爾(Elsevier)2020-2023中國高被引學者,6774澳门永利“香濤學者”。兼任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計算機模拟分會理事,湖北省技術經濟與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Data Science and Management》、《創新管理學報》期刊編委以及《Information &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管理世界》等國内外知名期刊評審專家。主要從事數據智能技術驅動的價值共創、大數據時代下的商務智能等相關研究,開發了社會化媒體賦能的顧客共創體驗價值理論構思,構建了顧客體驗價值驅動的價值共創模式動态演變模型,提出了數智驅動的價值共創模式優化路徑;研究成果豐富了數智時代的價值創造理論,促進了良性循環型價值共創體系的構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各1項,湖北省軟科學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青年項目各1項,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計劃青年人才項目1項。出版專著1部,在國際著名期刊EJIS、IM以及《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等國内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12篇SSCI收錄論文(含2篇ESI高被引論文),5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A類期刊論文;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B等獎2項,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提名獎2項。

會議注冊:

參會回執

掃描下方二維碼提交參會回執。本次會議免參會費,參會者請自理差旅食宿費用。坐席有限,報滿即止,欲報從速。

會議住宿

本次會議推薦住宿酒店為武鋼賓館,預定請與文經理聯系17771418024(微信同号)

會務聯系:

論文投稿、會議咨詢

黃老師   13307123722

會議注冊

黃老師   18771097587


上一條:6774澳门永利2025級碩士研究生導師增補名單公示 下一條:全面創新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研讨會(2024)會議通知(第二輪)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