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學術年會(2025)”在湖北武漢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5-05-20 發布者: 浏覽次數: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理論研究的發展,發掘中國情境下的管理理論,由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企業創新與産業政策專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學術年會(2025)”于2025517日至18日在湖北武漢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三百餘位學者、研究生及行業專家參會。

本次年會由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企業創新與産業政策專委會與6774澳门永利聯合主辦,6774澳门永利與6774澳门永利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共同承辦。會議以數字生态的演化:技術驅動、系統協同與社會影響”為主題,邀請學界與産業界學者與專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數字生态的構建對技術突破、系統變革以及社會轉型的推動與促進,形成了學術界和産業界共享創新智慧的鮮明特色和優勢!

會議開幕式由6774澳门永利執行院長劉海兵主持。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企業創新與産業政策專委會主任委員蘇敬勤和6774澳门永利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志剛分别緻開幕辭。蘇敬勤在緻辭中指出本屆年會繼續堅持高層次、強學術、前沿性的會議原則,促進推動數字生态演化的研究與實踐。

6774澳门永利副校長陳志剛對專委會的各位專家莅臨年會表示歡迎并指出本次年會為學術界和産業界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台,為推動中國企業創新的發展與平台治理注入了新動力。

吉林大學李雪靈教授主持了學術界專家學者主旨報告,大會邀請學術界專家學者圍繞“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進行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分享。

大連理工大學蘇敬勤教授作題為“數字平台治理新趨勢——現實背景與生态嵌套”主旨報告。蘇敬勤指出,由于平台兼具組織與市場的雙重屬性,需從平台企業内部治理和外部多元主體兩個角度探讨對平台的治理。與此同時,數字平台的治理還面臨着當前智能體崛起帶來的挑戰,對于此,中國治理需平衡社會效益與産業需求,構建技術、倫理、關系等多維度治理體系,将中國特有的政府扶持與規制并存、低端與中高端市場共生的情境轉化為治理優勢,為全球平台治理提供了兼具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導的“中國方案”。

    吉林大學蔡莉教授作題為“數字平台規模擴張——對創業研究的再思考”主旨報告。蔡莉指出,AI本身所具備的不可見性、不可解釋性、連接性、學習能力等特征,使得傳統創業範式轉變為創新驅動創業範式。呼籲學者未來可從行為視角和結果視角分别探索AI如何引導顯性與隐性知識的學習、資源編排與機會集的動态互動、對創業微觀基礎的影響以及量化平台生态系統的多主體互動産出等,揭示出AI與生态協同的複雜影響。

清華大學雷家骕教授作題為“科學驅動的創新的治理結構問題”主旨報告。雷家骕指出,科學驅動的創新是激發原始創新和颠覆性創新的核心推動力,是培育新質生産力和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源頭。他還強調要注重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促使民營行業領軍企業成為科學驅動的創新的生力軍,盡快制定出适合中國情景的創新組織、文化、體制機制等,助力我國形成、發展和完善以科學驅動的創新為本的價值鍊。

大連理工大學崔淼教授主持了學術界專家學者主旨報告,大會邀請學術界專家學者圍繞“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進行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分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志迎教授作題為“雙鍊耦合的創新平台建設及其治理策略”主旨報告。劉志迎提出以平台作為依托,構建以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和創新鍊布局産業鍊的雙鍊耦合機制,實現科技創新與産業升級的良性互動,助力國家戰略需求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吉林大學李雪靈教授作題為“工業數字平台的使能與賦能”主旨報告。李學靈指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工具革命和決策革命且世界各國都積極推進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在此背景下,催生工業數字平台的不斷湧現。工業互聯網平台充分發揮其“使能”和“賦能”作用,驅動平台自身技術能力的動态疊代與适應性增強,觸發制造企業資源重構與能力躍遷,使其能夠實現過去難以達成的價值目标,促使企業更好地邁向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設置了“專家面對面”環節,與會學者與報告專家展開深度對話,圍繞核心議題進行了多維度的學術交鋒。

分論壇報告共設置了6個平行分論壇,70餘位青年學者進行了學術論文彙報,17位專家學者擔任主持人和點評人,圍繞數字生态的構建、數字平台和場景融合的創新管理策略、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讨。

會議第二天繼續圍繞“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進行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分享。

6774澳门永利張淩教授主持了學術界專家學者主旨報告,大會邀請學術界專家學者圍繞“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進行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分享

6774澳门永利張洪教授作題為“面向全場景智能服務的價值共創模式演變及優化研究”主旨報告。張洪指出,價值主張、參與者和連接平台分别是全場景智能服務價值共創的核心、關鍵要素和基礎設施,這種模式能夠打通行業和品牌之間的邊界,實現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的全方位連接,為用戶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價值鍊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最終,這一模式為數字生态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不僅助力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也推動了全社會數字化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行業之間可以更加高效、靈活地協同創新。

上海大學于曉宇教授作題為“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與科創企業成長”主旨報告。于曉宇指出,作為繼實驗科學、理論科學、計算科學和數據驅動科學之後的“第五範式”,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 AI4S)正在重塑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和流程。這種範式變革通過規模化和去中心化的測試加速科研和産業的對接,不僅提高了科研效率,推動了科學研究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也為未來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

浙江大學楊俊教授作題為“創業管理研究的進展和趨勢(2019-2024)”主旨報告。楊俊指出,過去十年間,創業研究領域經曆了顯著變革,研究範式加速從單一主體視角轉向複雜生态系統分析。随着數字技術的深度滲透,創業研究與組織理論、戰略管理及技術創新的融合愈發緊密,催生在創業創新領域的新範式。

哈爾濱工業大學吳偉偉教授作題為“數字生态中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融合效應”主旨報告。吳偉偉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正在重構企業的創新範式,驅動組織從封閉式創新向開放式技術生态轉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能夠推動全産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發展,使企業能更好整合内部資源,實現傳統技術與新技術的融合,提升資本利用效率,為強化型技術融合創造條件。

大連理工大學黃海昕副教授主持了學術界專家學者主旨報告,大會邀請學術界專家學者圍繞“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進行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分享。

浙江工業大學吳寶教授作題為“探索推進企業綠色創新的注意力基礎觀”主旨報告。吳寶指出,全球範圍内綠色變革和綠色轉型本身就是一場社會變革,目前企業綠色轉型内在動力不足,可充分利用政府規制(合規性)和社會趨勢(合法性)這兩大抓手。數字企業與非數字企業在回應機構投資者ESG積極主義時,呈現出顯著不同的注意力基礎結構,這一重要發現不僅豐富了企業綠色轉型的行為理論,也為推動産業鍊整體綠色躍遷提供了深刻啟示。

大連理工大學崔淼教授作題為“後發企業的數字化解鎖”主旨報告。崔淼指出,數字技術為後發企業追趕提供了能力塑造的新方法、拓展其追趕的内涵。通過利用數字技術能調整企業的戰略目标和計劃,對組織架構、管理制度、業務流程等方面進行系統性變革以及激發員工的外在行動力與内在驅動力,最終實現後發企業的數字化解鎖,擴充了中國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本次會議設置了“專家面對面”環節,與會學者與報告專家展開深度對話,圍繞核心議題進行了多維度的學術交鋒。

會議組織100學者赴企業行動研究工作坊開展實地調研,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産流程和管理模式,深入了解特定行業的技術細節和專業知識,能夠打開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黑箱機制”

第三屆中國企業創新與平台治理學術年會的成功舉辦,為企業創新管理領域和平台治理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動數字時代數字創新管理的發展,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們的精彩報告和深入讨論,對平台治理領域的學術研究和實踐發展産生積極影響。期待未來在數字創新管理領域能夠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條:學院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題警示教育大會 下一條:院長劉海兵帶隊赴九州通醫藥集團訪企拓崗

關閉

Baidu
sogou